發展概述
政策環境:我國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建設,系列政策鼓勵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
工業機器人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,其研發、制造、應用已成為衡量國家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。近年來,國務院、工信部、發改委等部門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文件,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,進而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提供了助力。2021年12月,《“十四五”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》(工信部聯規〔2021〕206號)印發,提出面向汽車、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、半導體等重點行業,推進焊接機器人、真空(潔凈)機器人、物流機器人、協作機器人、移動操作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產品的研制及應用。
市場規模: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旺盛,近年來產銷量持續復蘇
當前,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不斷下降,人力成本逐年上升,在簡單且重復性較高的應用場景推動“機器換人”需求持續增長。與此同時,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發展,制造業企業對于智能化升級改造的需求不斷提升,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更大發展。一方面,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提升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1年全年,我國工業機器人實現產量36.6萬臺,同比增長44.9%;2022年1-2月,工業機器人產量7.6萬臺,同比增長29.6%。另一方面,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增速轉正。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,2020年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時,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開始復蘇,同比提高18.9%;預計到2023年,國內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589億元。
發展預測
通過對機器人產業的梳理,結合宏觀數據和調研數據信息,秉承不悲觀、不樂觀,力求客觀的態度,深度解析2022年機器人行業的十大預測:
產業層面:1、“雙碳”目標下,新能源產業的確定性和持續獲得加強,同時新能源產業鏈的投資仍將保持相對積極的態勢,有望延續對機器人的需求拉動力,其中以鋰電池、光伏、氫電等為主要代表,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將會有更多的機器人玩家布局新能源行業,不可避免的是一場拉鋸戰。
2、上游原材料的漲價或將至少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,對于制造業各行業來說將是承壓的延續,或將有更多的外資機器人品牌的加入漲價行列。
產品層面:3、多關節機器人:中大負載(≥20kg)產品開始放量,搬運及拆碼垛應用需求將延續增長態勢,尤其是搭載3D視覺的占比將大幅提升。
4、協作機器人:國產的市場地位進一步鞏固,同時,協作機器人的產品形態將持續豐富,涵蓋從負載、臂展、軸數、力控、傳感器等多個維度的創新將持續發生,不可避免的是國產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,此外,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在海外市場將有質的突破。
5、SCARA機器人:SCARA的主賽道開始從原來的3C行業開始轉變為3C行業與新能源行業,并且,GGII認為,市場格局的更大變數會來自于新能源行業,3C行業既有的優勢或難以直接復制到新能源行業,其間對于具備高負載能力、高性價比與定制化開發能力的玩家將形成利好。
6、并聯機器人:2022年中國市場銷量有望破萬臺,其中國產占比超過75%。
7、機器視覺(主要指3D視覺):入局者持續增加,領域熱度延續,大部分廠商還處于投入期,個別廠商的開始在細分領域形成優勢與標簽,如拆碼垛、物流揀選、汽車檢測等,準頭部效應顯現。同時,機器視覺真正進入算法時代,軟件算法的能力(或通用性)或將是各家廠商著力提升和補足的板塊之一。
市場層面:8、預計2022年疫情的影響將逐漸消退,市場的需求更多呈現結構性分化態勢,依然堅持整體無“爆發”可能性的判斷,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全年銷量增速15%-20%左右,國產化率穩步提升,2022年有望超41%。
9、2022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年銷量破萬臺的廠商將至少達到3家,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,同時,新的市場格局有望現雛形。
資本層面:10、2022年資本市場不可避免會一定程度受到美聯儲Taper及通脹的影響,一級市場的美元基金風格或將有所調整,一級市場的融資熱度雖不會大幅降溫,但資金會更加集中流向頭部的廠商。二級市場的政策利好將刺激更多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沖擊上市,經過2021年高增長,2022年預計將有不少于10家廠商進入上市籌備期。